书籍通过目录表明整体思路,目录不仅体现书的逻辑是否清楚,还能体现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如同书籍的目录一样,文字版课程大纲就是课程结构的表达形式,课件的核心内容也是依据文字版课程大纲去制作和调整的。
课程结构既是知识结构也是表达结构,优秀课程的结构都是非常清晰的。培训者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时,既要梳理课程知识的体系,又要考虑授课的过程。
课程结构可以帮助授课者厘淸逻辑,提高授课时的流畅性。因此,课程结构是课件全部内容的框架,也是表达结构。一旦课程结构形成,改变起来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必须有正确的思路指引,避免课程设计不当导致结构重建,推倒重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搭建课程结构时需要考虑的一些原则。
1、紧扣主题
所有的课程结构都应围绕主题去展开和设计。主题的方向和范围直接影响结构的框架和设计的复杂程度。
比如,“微信营销”和“创新型微信营销”这两个课题虽然都是讲微信营销的内容,但它们主题侧重点显然不同,前者重点在微信营销,而后者重点则在微信营销的“创新”上。又如“高效沟通”和“跨部门沟通”这两个课题虽然都是讲通的,但它们的主题范国却不相同,前者范国较大,后者范围小。
因此,课程的主题会决定课程的内容,在设计这些课程结构时,不随意把一些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随意堆砌上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要留意课程结构涉及的内容是否将课程目标的内容涵盖进去。一旦发现课程结构的内容没有涵盖课程目标的内容,必要时我们需要修改标题,扩大标题范围。
2、联系培训对象
课程的结构就是课程的内容框架,它包括学习者需要学习的全部内容。很多人在进行课程结构设计时容易走进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只要把学习的知识罗列出来就可以了。
比如,有些课程是讲产品知识的,课程设计者经常把产品手册照搬到课件上去。从知识的完整性来讲,这似乎没问题,但是大多数产品手册描述的是产品的基本信息,而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来听这些产品知识的目的却是不同的。也就是说,销售人员、维修人员、服务人员等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各不相同。
不可否认核心知识应该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但从听众的角度来讲,我们设计课程时还应该考虑学习者在运用这些“知识”时的“态度”和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操作技能。课程的结构不是简单的知识内容的排列,它需要更多考虑学习者,让内容与学习者的工作联系更紧密。
3、内容之间的关联
各种逻辑顺序有很多,但内容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搭建课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虑模块和模块之间、内容和内容之间的逻辑顺序。
某些内容之间的逻辑不仅应考虑“顺序”问题,还需要考虑前后的“呼应”问题。
例如,在“员工职业化”课程的第一部分讲授了“职业化的意义”,接下来分别讲授“什么叫职业化”和“如何做才算职业化”。在第一部分“职业化的意义”中详细讲了“对企业的意义”“对个人的意义”;第二部分重点讲授了“职业化的定义”“基本要求”,最后一部分“如何做才算职业化”详细讲了怎么做的几个要点”。
这种结构在逻辑上问题不大,但从授课效果来考虑,特别是第一部分“职业化的意义”,学习者在听的时候容易觉得是“讲大道理”,职业化的意义不讲大家也知道一二。
因此我们建议在第一部分不仅要讲意义,还要加入职业化进程中“有什么误区,常见的问题是什么”等内容。这样一来,第一部分的标题应有所调整,可以用“职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作为标题,一方面能够有效地“联系听众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可以为后面“正确的做法”埋下伏笔。内容之间的关联是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细节问题,需要精心设计。
4、关注应用
无论讲什么样的课程,我们都希望给学习者带来工作上的指导,所以课程结构搭建应关注应用,即课程结构下的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习者的实际工作,并能对学习者的工作有所启发,并能应用到工作中。
一些直接讲应用的课程,如“线路故障的排除”,这类课程几乎都与“应用紧密联系,课程结构比较容易搭建;还有一些与工作应用没有直接联系的课程“企业文化”“xx产品的特征与设计理念”,这类课程在结构设计中如果不关注“应用”的话,很容易把课程变成“照本宣科的材料”。
另外,课程结构的搭建还需要考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中的“知识、态度、技能”的内容,都需要在课程结构的某一部分体现。这也可以为上面所说的“联系培训对象”“关注应用”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考虑清楚这几个基本原则后,我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来搭建和调整课程结构了。
问鼎云学习成立于1996年,立足20年企业课件开发经验,深耕企业培训行业多年,具备丰富的课件定制开发经验,紧跟前沿课件技术,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AACTP,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