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小时候,特别容易上课打瞌睡,还常常跟小伙伴吐槽:“老师讲课太闷了,听不进去。”等到自己作为培训讲师站在讲台上,看到台下学员玩手机的、打鼾的各得其乐,却是恨铁不成钢,恼怒学员不懂得把握自我提升的良机、浪费时间,却忽略了曾经的自己,也是上课睡觉党的一员。 回过头来,换位思考看问题,究其原因:要么就是课程太难,学员无法理解,要么就是课程太闷,想听却没法听进去。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呢?让我们尝试站在学员的角度,来看以下两位培训师的课堂,哪一个会更加喜欢呢?
A老师:课程满满的干货,PPT内容满满当当,老师全程苦口婆心讲授,逐字逐句解释重点知识内容,为了节省更多时间讲解内容,全程无互动单讲解。
B老师:课程同样满满干货,但更多是提倡学员学练结合,学习过程中适当设置探讨、演练等环节,讲解的语言尽可能通俗易懂,类比举例帮助理解。
各位可能很多都会倾向选B老师,并非说A老师不是好老师,只是觉得B老师的做法或许会更受欢迎。那么,要做到像B老师那样更受欢迎,究竟具体要怎么规划和实施呢? 笔者以为,关键词有三:有联系、有意思、有意义,能够让他们联系过往的经验知识,并且课程易懂好玩,知识可结合工作场景迅速转换,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员想听、爱听。 如何做到呢?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准备:
1、训前学员分析,了解学员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又可从年龄、学历、有无相关经验值三个方面分析。从这些方面分析将会有助于我们在训前就制定好培训的方向,奠定好实施的基石。
年龄层面来看,年龄较轻的学员,学习能力是优于年纪大的学员,在记忆力、适应力方面也是更好的,并且在课堂当中相对地不易疲惫。但换个角度来看,年轻的学员更有个性,更追求课堂的活跃度、氛围,同时也容易用较为挑剔和批判的眼光先在内心评判老师与内容,一旦不合口味,这部分学员会拒绝后续的课程内容。
从学历看,学历越高的学员思考问题的角度会更全面,并且理解力也更高,对于知识理解的程度自然也会不一样,甚至于在知识储备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在备课时,也需要了解不同学历层面的学员对于即将要培训的课程内容有怎样的知识储备,能接受怎样难度的培训。对于接受程度越低的学员,则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如何将课程内容与他们日常生活匹配,用类比、举例等方式将话说得更加简单易懂。
从有无相关经验值来看,判断他们是否从事在相关岗位上,有多久的经验,假如是在岗位上从事了很久的老手,则对于课程内容的了解能力会很高。相应地,他们对课程的批判程度也会很高,所以最好将课程设定在某个具体需要被解决的工作场景中,减少说的占比。 相反假如是从未在相关岗位上工作过,需要转岗或者对知识内容要有个基本、大概的了解,则需要在课程中通过“搭桥”的方式,匹配他们日常的生活,用举例、类比的方式去解释的同时,还要告诉他们这些内容知识对于他们工作的应用帮助。
(1)学习意愿度
现在很多培训的时间都较长,学员也不乏被指定强制上课的,这些因素都容易造成学员的逆反心理,认为培训占用了正当工作时间的大有人在。所以在私下了解学习意愿度的时候一定要了解并分析这些问题:结合工作场景,学员为什么需要这堂课内容?他们会喜欢怎样的课堂氛围和学习方法?他们自己对于培训后希望达到怎样的程度?
从胜任力、性格分析、培训结果导向这三个方面做分析,可以更好地设计后续的教学互动、实践方式,确定教学目标,同样也能更好地设想通过怎样的方式激发参训学员的内在动机,结合怎样的外在动机让整个课堂的学习效率提高。
(2)课程深浅度
课程的深浅度主要是由学员基本信息、课程时长共同决定的。假如在第一步分析学员基本信息时就了解到学员的基本能力较弱,且培训时长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就需要聚焦课程内容,降低课程的难度。 例如说销售人员技能培训,只有一小时上下的时间,且学员都是新入司没多久,过往无相关经验的新人情况下,就不能泛泛而谈地把所有销售流程通过言语全部介绍,无法唤起学员的共鸣。建议根据学员实际情况聚焦课程内容,比如只讲如何识别客户/开拓客户,加强示范、演练和效果对比呈现。
以上三个层面的分析,可以在培训前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访谈、工作观察等方式,同时也能更好检验课题的定位是否正确,评判课程选取内容是否匹配学员的意愿度,评估内容是否能在合适的时长内完成讲授等。若有偏差,在此时就能很好地进行修正,否则真正进入教学时再调整,难度就会高很多。
2、深入浅出方式选取
训前分析完毕后,进入到了课程设计环节。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是需要设计言语、互动、案例,才能真正保证课堂上的正常发挥。建议各位老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让课程更加简单却不粗浅:
(1)使用大量学员可理解的案例
通过真实案例或数据的说明,让培训的知识内容具有说服力,且更加让学员产生与实际工作、生活情景的关联。这种方法通用性很高,什么类型的培训都能使用,所以建议各位老师日常养成建立案例素材库的习惯。 比如,说到给新入司学员培训产品课程内容时,虽然必然要讲授产品的内容、现有市场以及竞品分析,但是这些对于学员来说还是过于深奥。所以可以在课程里面讲解一到两个客户真实使用情况及使用前后的对比案例,同时呈现当前产品在市场中的热销情况及与竞品的销售对比情况,让学员更有直观感觉。
(2)现场示范、效果对比
许多知识内容只是用语言去解释,或许会生涩难懂且枯燥,不如直接用示范、效果对比的方式,更直观呈现且易于让学员接受,反倒吸收效果更好,间接达成深入浅出的目的。 比如,在培训什么是服务意识时,只是用言语去解释是没办法很好贯彻说明服务意识这么飘忽的东西。所以课程中可以让学员换位成客户,真实让学员分别体验一次优秀的服务以及一次不太好的服务,并让他们自由评价两者的差别,最后再总结大家的发言,引导大家去反思好的服务该具备什么元素,进一步讨论落回到实际工作场景时,大家该做到什么细节才能是真正能体现服务。假如时间充足,还可以小组之间互相服务,相互点评复盘。
(3)图画、影像的选取
许多课程内容可以用图画、影像部分取代,易于让知识与图像、影像联系起来,方便学员理解的同时,还方便在回顾时快速唤醒知识记忆。 比如在趣味讲解“一个人气美味蛋糕诞生过程“时,假如只是把菜谱用口述的方式讲一次,这个趣味性和简练性就大打折扣了。倒还不如画一个可爱向的小漫画,通过一张张图画的呈现和快闪,让学员能够更快地了解。
(4)减少专业术语,精简语言,使用比喻辅助理解
采用大量的比喻也是目前许多培训大咖爱干的事情,使用比喻可以有效替代专业术语的讲述,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帮助学员更好理解课程内容,最重要的是容易建立关联记忆。 同是EXCEL技能讲授课程,当我刚开始工作需要学习它时,就碰到两种老师。
第一位老师在讲“VLOOKUP”这个公式时,只是很干地在讲解VLOOKUP这个公式在EXCEL中写做什么,怎么调出公式,要选择什么数据才能出成果。果不其然回到实际工作中,我就出现完全不懂得如何编辑这个公式的情况,甚至不记得第一项该选择什么数值,因为当时在课堂中我是假懂,根本无法理解老师在讲什么。
但我接受第二位老师同样的课程时,就发现这位老师举了个例子。他首先将这个公式比喻为“私家侦探“,当私家侦探要去挖掘一个人的信息时,必然要用”已知这人的信息,去寻找这人可能所在的范围,发掘这人的定位,选择告知雇主精确还是模糊的信息“,得到结果。这不就是VLOOKUP本公式吗?但通过他的说明,我一下子就能理解这个公式是做什么的,怎么操作的,且这个比喻在我脑海里就深深扎根不可能被遗忘。
3、课堂灵活互动
到了这一步,已经到了培训实施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用以下方法进一步达到课程内容浅出的目的。
(1)提问
提问可以起到小互动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检验的作用。通常采用封闭式提问以及开放式提问的方式,操作时必须做到问题清晰,难度不超纲,一次只问一项。假如学员对于应了解的内容回答不理想,就可以马上重新换个更简单的方式例如举例、举案例去讲授课程,加强理解。 封闭式提问:假设本次培训是关于产品介绍的课程,当知识点讲解完毕后,我们可以询问“在这个产品内,是否包含A功能?“,回答是只有”是“或者”不是“,这就是封闭式的二选一提问。通过学员的回答就能判断大家有没有初步理解掌握知识点。 开放式提问:当我们想进一步检测大家的掌握程度或者唤起学员旧知让学员加强理解时,就得更改提问方式。沿用上个例子,我们检验学员对于产品的情况可以问“这个产品包含了什么功能?“,假如是想引出产品销售技能课,让大家先思考如何销售产品时,可以询问”这款产品假如让大家销售,大家觉得从什么方面可以展开推荐?“
(2)探讨、体验
培训中可以按照小组的形式,5-6个人一起对知识点内容进行探讨。比如同是销售技能的培训,可以让学员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探讨销售方法。假如需要更进一步到实用的工作场景时,可由培训师制定一个常见的客户销售场景,让每组去分析客户情况和实际制定销售方案,在体验时间每小组派代表到其他小组去,由代表扮演销售,留守在小组的成员扮演客户,一起实际开展一次销售体验。结束后扮演客户的小组人员给外组销售代表提出更正意见,由代表回到自己小组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修正销售方案。这样的探讨+体验方式会更有利于活跃培训氛围,帮助学员消化知识。
(3)思维导图绘制
课程结束后,需要再次回顾总结培训课程内容,特别是知识体系复杂的课程更是需要有效且直观的回顾。 那么可以通过带领大家一起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复习课程内容的同时也帮助大家梳理了知识逻辑,加强培训的趣味性,让知识更简单。
学员通过培训师的带领一起绘制出来的思维导图一是保证了正确性,二是方便结束培训后可以温习使用。
问鼎云学习成立于1996年,23+年深耕企业培训行业,依托领先的研发技术与专业的运营能力,为企业提供体系化和智能化的在线移动学习解决方案!
(本文来源于培训江湖,作者:聿行,版本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