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大小小的企业微课中,我们不乏会看到测试题的身影,它通常会被设计在课后,作为考察学员的学习成果。然而,小小的测试题真的有用吗,它对学员的学习起到的效果有多少呢?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看测试对学习会有多少帮助。
一、测试效应
2007年Roediger教授和 Karpicke教授在《应用认知心理学》报刊中提出了 “测试效应”,并以下面的两个试验作为论证。
(一)第一个试验
两位教授给本科生呈现斯瓦西里语—英语的翻译项目,进行循环学习和练习,直到项目被学生正确回忆一次。当第一次项目被正确回忆一次后,学生被分为了两组一组是继续学习组(仅循环学习项目,而没有进行测试);另一组是继续测试组(项目仅从循环测试中出现,而没有继续学习)。
一周之后继续测试组在最后测试上的成绩(80%)好于继续学习组(36%)。
黑色为继续学习组,灰白色为继续测试组
(二)第二个试验
为了再次确认继续测试是否比重复学习更有效,Karpicke教授让学生阅读教育文本,接着分成了三个组别:
第一组SSSS:学生在四个阶段中重复学习课文;
第二组SSST:学生在前三个阶段进行重复学习,最后一个阶段进行测试;
第三组STTT:学生在只在学习阶段学习,其余的三个连续阶段都进行测试;
在测试之后对每个组都没有进行反馈,在一周后做了最终测试。
结果显示,无论是第二还是第三组,都要好于重复学习组,而且测试的次数越多最后记忆保持的效果越好。
(三)综合上述两个实验,结论为:在相同的可利用时间下,测试比重复再现的长期学习效果更好。
二、测试型微课可以怎么做?
测试实际上是知识的运用、知识的产出,在心理学上产出输出比简单的输入,对记忆的强化效果更好。
在微课的结尾设置的测试题,属于学习后即时的测试,在短时间内是可以看到效果的,然而如果没有后续的再次测试或实践,那么这个测试的作用也就只能是忽略不计了。但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上,这个“测试效应”的结论,还是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对于技能类的课程,课程结束后能立刻在实操中实践的,那么测试题的作用不大;
对于通识类的课程,课后测试是很有必要的,若想巩固学员的记忆,我们还能制作测试类型的微课,跟普通的H5微课一样,可以通过测试型微课也能让学员吸收到知识。
三、微课中常见的测试题目类型
第一种是微课中最常见的“选择题”,包括“是非型选择题”和“分析性选择题”,前者是记忆型的,而后者是理解型的。
第二种“匹配题”,在移动学习中常用连线和拖拽的形式答题;
最后一种“填空题”,在微课中不太常见,因为语言不容易概括,即使出现也是只需填写关键词\数字的题目。
现在我们都了解了测试对学习效果是有一定帮助的,而学习效果的强弱就要看在设计微课时要如何设计题目和选项了。你还有什么关于微课的疑问吗,不妨提出来吧!
本文参考文献:Roediger,Karpicke.(2007). Test-Enhanced Learning,Taking Memory Tests Improves Long-Term Reten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249-255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