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军博士在他的《智能时代》一书中,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时代、智能时代的变迁历程,给出结论:现有产业 + 新技术 = 新产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蒸汽机,蒸汽机为世界带来了动力,各行各业使用了蒸汽机形成了新行业,如蒸汽轮船改变了航运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电,给世界带来了一种更有效更强大的动力,推动了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
信息革命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和网络,我们用微信、QQ通信,在天猫、京东购物,滴滴摩拜,饿了美团订餐等等,改变了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吴军博士书中坦言,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中真正能运用新技术并开始受益的就是2%的人,可能连2%不一定到,然后扩展到98%。互联网时代你在2%还是98%里?
当下的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往互联网上迁移,似乎触网了就跟上了时代,否则就会淘汰,培训行业也是如此。大家也在实践:现有培训 + 互联网 = 新培训。
毕竟原来传统的线下培训就是卖苦力的行当,无法实现规模复制,也很难给资本市场讲太大的故事;互联网给我们培训经理们带来了新的玩法,企业培训部门把原来线下课程上传到了e-learning和m-learning上就完成了培训互联网化,然后全公司宣传和推广,引起了学员的好奇心,纷纷登陆系统学习课程,没多久学员的热情似乎来得快去也快,看来还是线下靠谱。
不管是企业培训部门还是e-learning供应商,突然感觉e-learning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最后说线上培训有局限性。真的是这样吗?
知识运营商的罗辑思维的得到APP,越做越好,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用户数已超12万,刘润的《五分钟商学院》专栏用户数已超7万,每个用户每年199元的年费,一个人一年千万以上的营收。为什么他们那么好?
要讲清楚这件事我们先搞清楚两件事。
一、培训的本质是什么?
二、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互联网时代有哪些特点?
如果这两件事没搞明白,就说e-learning有局限,培训不好搞,那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了。正如马云说的不是行业不好了,是你的行业不好了,不是e-learning不好了,是有的e-learning不好了,不是培训越来越难做了,是你的培训难做了,阿里、腾讯、京东都很好,罗辑思维得到APP很好。
培训的本质,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赋能,我自己很认可,我对赋能的理解是用服务的心态帮助员工又好又快地完成工作任务。三个关键词:服务心态、又好又快、工作任务。
以终为始,公司聘用员工是需要他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即在给定的资源范围内,员工要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但不是每个员工都能做到,所以培训驱动价值之一就是解决学员日常工作任务中碰到的典型问题。
再说说又好又快。公司要求我们给的培训内容有价值,实用。因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中培训内容占50%的权重,内容为王,因为只有内容才是解决员工工作困境的方法和工具。我们也需要设计出效果又好又快的培训内容。
举个小栗子,在公司有个岗位是需要把送来的大包拆开,原来的员工用剪刀、小刀来拆包,速度慢、包经常被划破不能重复利用,甚至发生工伤事故...后来发现有名员工只用3秒钟把包完好无损的拆开,效率高无伤害。那通过经验萃取,我们可以制作出小视频提供给员工学习,员工学习起来又快又方便。
当然还有比较大的问题,如主管辅导员工不得法,导致部门绩效不达标等稍微大点的问题,还有更大的问题,如关键岗位人员离职公司内就找不到合适人选只能找猎头等,学员和组织都需要好的内容来解决问题。
学习是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从短期记忆到长期记忆的过程,是从有学习动机到实现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再快点吗?是考验我们培训管理者课程设计、培训项目设计和执行的能力。
培训是有组织、有制度、有针对性的训练项目,培训是需要管理的。针对一个工作技能的小问题,可以用项目管理和课程设计开发甚至是微课开发就能解决。针对大问题,如内部人才供应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培养项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学习路径图、课程设计开发等技术来设计和管理培训的过程,培训对公司、部门和学员来说都需要讲效率,讲受益。
最后说说服务心态,即要以学员为中心,提供给学员喜闻乐见的培训产品。重点是你对学员了解吗?他们喜欢怎样的培训产品?又是为什么?有一个教育理论——学习知识能力等同于抽象能力。
最早的抽象能力一般从8岁阅读大段的文字并理解中心思想开始。然后到了初中,就开始接触更为抽象的东西: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能力用进废退。经常抽象思考的人,他们会有“思维的乐趣”“认知的乐趣”,而抽象的东西,对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比如:理想、爱情,都是非常抽象的东西。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升大学的两次筛选,让孩子在抽象能力的发展上区分开来,在初中、高中后,进入中专、技校等路径的孩子,他们用于抽象思考的时间会变少,而大量的时间,用在具象事物里,抽象的东西对他们影响力会少,而进入高中特别是大学的孩子的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抽象事物里,人总是从自己熟悉的东西中持续获得乐趣,而畏惧不熟悉的东西。
知识分子普遍缺乏具象能力,体力劳动者不爱阅读。信息载体基本是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字最抽象,视频最具象。音频在文字与视频之间。每天在罗辑思维上听音频基本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有习惯从认知中获得乐趣,但大多人依然惧怕读书。
再举个电影的例子,《泰囧》的票房12.7亿,是为了取悦具象爱好者,《泰囧》里夸张的表情,肢体动作笑料,就是把具象的东西做的足足的。《一代宗师》的票房2.8亿,那些觉得雪中打拳画面好美,“念念不忘,终有回响”的台词好美,就是在抽象方面做文章,就是满足知识分子的抽象的乐趣。
回到培训,一线操作人员喜欢怎么的培训产品,简单有效的实景视频微课,一看就会,马上实践马上见效。
高等教育过的管理人员呢?
用文字?PPT?H5?FLASH?音频课程?视频微课?大段视频课程?集中2天还是更长时间的培训?
可能都行,也可能都不行,关键是你的学员是谁?他们学习知识的能力如何?
互联网的本质,“连接”二字,任何人、任何物、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永远在线随时互动。从大航海时代到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互联网时代,可以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我们和世界连接的演化过程,从物理世界连接到虚拟世界的连接,互联网把我们带进入了虚拟世界。
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是两个世界,还是一个世界?现实中物理的你、网络中比特的你,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在低纬度上是对立的,在更高维度,现实和虚拟是统一的,这是混沌研习社的李善友教授通过量子物理的波粒二象性领悟到的互联网世界观之一。而O2O即线上线下连接,打通了现实和虚拟世界,线上做服务线下做交付。如滴滴、饿了么。
再看看互联网时代的特点,我们每天被手机里的APP吸引着,它们占用了我们大量的时间,而且把我们整块的时间抢夺的支零破碎,时间变成每个人越来越稀缺的刚需,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变成了各行各业抢夺的终极战场。
培训价值和流程是没有变的。互联网时代给了我们随时随地连接的条件,同时员工的时间越来越少、越来越零散。企业要求快速解决问题产生效益、学员需要一学就会的培训产品,我们该思考:我们应提供给学员怎样的培训产品?怎样才能不浪费学员的时间而且最好是优化学员的时间?
如此,培训产品是不是至少具备几个特点:
有价值;学员愿意学容易学;随时随地能学;碎片时间也能学。
微课似乎是符合当下较好的产品。你看,得到APP里大咖们提供的都是微课。
小问题用微课就可以解决,大问题我们当然应该从大处着眼,同时从小处着手,微课是我们的着手点,小的都做不好,大的做的好吗?微课做好了,大课才有可能做好,培训项目才能做好。
胸中有体系,从点入手,多点成线,线成面,面成体,体系就成了。以微为主,大为辅。随着学员的不同而给出不同的课程形式,学习能力从低到高,课程形式从具象到抽象。互联网给我们的随时随地连接创造了条件,线上线下本一体,到底线上还是线下,首先跟你公司内环境、资源有关,其次你再衡量达到同样效果的前提下是否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时间最短、数量最大!
培训价值不变,培训流程也依然有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培训任务及目标、课程(微课)设计与开发、实施、评估。
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Master获得59场连胜的傲人战绩,谷歌的无人汽车也已上路,很快我们将进入智能时代,它的核心技术是大数据与机器智能,利用好技术,培训将更加精准,个性化、定制化。未来已来,我们会是那2%吗?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