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CI模型的最初原型是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于1995年在他们合作的《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提出,并对知识创新的知识场(ba)——知识创新的结果与支撑——知识资产进行了全面论述。
SECI模型强调,组织自身不可能创造知识,个体的隐性知识是组织知识创造的基础。组织调动出个体创造及积累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转换,在组织层次上得以放大,并且在较高层次上结晶下来,周而复始。野中将这个过程称之为“知识螺旋”。在知识螺旋中,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随着层级的攀升而扩展。
SECI模型是一个知识转化的模型,它有四种基本的模式,即“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 (externalization)、组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过程,完成一次螺旋上升。
也就是说,你身边有一个牛人,他有自己的干活的套路,然后我跟着他近朱者赤,我领悟到了他的一些套路,我活也干得漂亮了些,然后另外一个人通过对我们的观察,把我们的事迹总结了出来。
然后下一个专家,把这些总结出来的碎片化内容通过各种技术整合到一起去传播或者分享给更多的人,比如成为一个课程讲授给其他更多的人,或者成为一个视频微课可以播放给更多的人看,接着更多的人看了这知识后,觉得好有用呀,就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实践,最后真的就解决了实际的工作问题,实现了知识的增值。
这里知识就从牛人隐形的知识变成了大家知道的显性知识,然后最后内化给企业员工解决工作问题成为员工自己隐形的知识了。
而这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场(Ba)”存在,各种场是指企业创建的相应的机制、流程与氛围,而我们内训师的价值就是参与这整个过程,助力让企业内部的一个牛人变成多个牛人,从而实现组织智慧的增值。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