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文课程的另一种可能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活动的内容、类别、科目、知识类型、难易程度都千差万别,但归结到学习的媒介或载体,则大同小异,课程的载体大体上逃不过这几种:图形、文本、音频、视频、互动。
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移动学习的课程,其学习媒介,就是以上一种或几种形式的叠加和组合。图文课程是我们最常见的移动课程形式之一,比如:图文呈现+互动测试,漫画图示+文本说明,文字解读+视频展示等等。
在以往常见的图文课程当中,图片在课程展示的功能上有两种:一种是对文本进行解释和补充,填补文本无法提供的信息(如图形知识,地图、时间线、模型结构等);另一种就是符合课程风格的配图,展示文本已提供的部分信息,但不提供新信息(如一般人物场景插图)。
但在这种图文课程形式中,图片和文字是分离的,对图片功能的挖掘并不深入。
图片和文字可以改变已有的组合形式。从理论上来说,19世纪的美国著名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曾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观点,理论认为设计应主要追求功能而使物品的表现形式追随功能而改变。在移动学习里,这一理念可转化为,课程的形式应该追随课程内容要呈现或展示的东西而改变,图文设计形式应根据实际内容而结合更紧密。
另一方面,移动学习的学习时间主要在学员闲暇的碎片时间,非正式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愉悦、轻松的学习基调。分析课程学习的实际效果,学员对纯文本的课程内容接受度较低、速度较慢;而对有图形、色彩的课程接受度明显要高于纯文本的课程。纯文本或图文分离的课程是远远不足以调动学员学习兴趣的。
所以,在图与文的结合上来说,我们可以探索出一种更生动有效的方式--信息图(Infografic)。
信息图(Iofografic),是指数据、信息或知识的可视化表现形式。主要应用于必须要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解释或表达甚为复杂大量的信息中。一般常见于各种新闻媒介。如下图即为几种经典的信息图。
二、信息图的实际可操作性
使用设备及自适应问题
从信息图在移动学习中应用的可能性来看,移动学习中最常用的设备是智能手机。手机屏幕尺寸大小和分辨率决定了宽型的图示并不适于这种设备,而长型的信息图更符合学员的阅读习惯。
信息图实际上是图片格式的课程,能够实现自适应不同移动学习设备的屏幕尺寸和分辨率,符合用户用手指下滑的使用习惯,在内容上能够包含信息量大的内容。另外,在微博和微信上已有成熟的信息图长型图传播的空间。作为移动课程的信息图也可借由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很方便地在学员中传播。图片形式的课程也便于学员收藏和随时翻阅查看。
制作开发问题
信息图的制作开发主要有两个环节:脚本开发+图形制作。
信息图制作的主要难点在于前期脚本表达和后期美术制作的沟通衔接,比一般的图文课程,信息图的制作需要更多的沟通和磨合。信息图本身注重图形整体逻辑的展示,图示的选择、呈现,学员的实际接受度,都是信息图制作考量的重点。
信息图制作一般遵循两个创作方法:素材导向的创作,问题导向的创作。
前者制作顺序是:收集素材、整合素材、选择整体结构图、撰写脚本和作图。
后者的制作顺序是:确定问题、探索答案、搭建框架、撰写脚本和作图。
从上面的制作顺序可以看到,对信息图来说,前期的构思和搭建框架部分工作要重于实际制作的部分,这对于教学设计师和美术设计师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一旦框架确定,一张信息图的制作周期比一般的图文课程要短。而信息图的包容力强大,符合常人逻辑思维的图文课程素材,都具备改造成信息图的可能。如下面提供几张在微博上传播广泛的信息图,借由题材的新颖和内容的生动实用,诸如此类的信息图在公众当中传播相当迅速,接受度也较高。
三、信息图作为图文课程的优势
但信息图更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在于:能够发挥图形的优势,以图带文,让图形本身凸显强大力量。信息图能够把文字数据图像化,把图示线索化,把课程整合成一个线索明晰、知识点突出的整体。
移动课程本身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制作单个课程,具有很好的知识碎片化和颗粒性。在信息图课程制作上,这样的特性确保了课程内容上丰富而不冗杂,关联性强而不多余。
过去,对一般的图文课程来说,图片设计只是内容的容器,而信息图是图片设计第一次进入内容,作为内容本身的一部分呈现在课程载体中。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