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腾讯来说,业务和资金都不是最重要的,业务可以拓展,可以更换,资金可以吸收,可以调整,而人才却是最不可轻易替代的,是最宝贵的财富。——马化腾
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的腾讯,年仅15岁就拥有近20000名平均年龄在28岁的员工。虽然处于这个日新月异、颠覆随时发生的行业,2013年,腾讯依旧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即时通信服务账户数超8亿,最高同时在线账户数超1.8亿,成为中国服务用户数最高的互联网企业,业务范围几乎涉及互联网各个领域。
互联网行业素描:变化、年轻、高速
相比于百年企业,腾讯非常年轻,可是如果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论资排辈,腾讯可居长者之位。腾讯对互联网行业感触颇深。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互联网行业与传统行业最大的区别在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基本无经验、教训可以借鉴,主要依靠企业领导团队自身持续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从对技术前景的预测,到市场运作方式及商业模式的创新,再到内部运营管理机制的探索,一切从零开始。对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变革与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基因。
成长需要年轻、激情的人才
互联网行业的特征和高技术密集度,决定了互联网从业者有以下特点:
1.年纪小、学历高,缺乏工作经验;
2.个性鲜明、独立,思维活跃,性格开朗;
3.乐于学习,有强烈的快速成长意愿,主动寻求自我提升的机会
4.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处于高度紧张和繁忙的工作状态。
这样一支年轻、充满激情的人才队伍是互联网企业保持高速成长的重要前提。
超强凝聚力让基业常青
互联网企业的多变性,需要企业尽早明确坚持追求的目标和坚守的原则,持续强化员工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腾讯的企业文化渗透在组织对人才选育用留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推动着组织能力的有效提升。超强凝聚力的组织文化氛围是互联网企业常青的关键所在。
与传统行业碰撞
虽然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仅靠互联网本身很难实现商业价值,互联网势必与其他行业结合,创造出一些全新产品或服务,才能挖掘出潜在的市场机会,获取成功。因此,对于互联网从业者而言,对传统行业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互联网人才培养
腾讯自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员工的学习与发展。2007年8月,腾讯学院正式成立,为所有员工的学习与发展搭建平台,致力于成为互联网行业最受尊敬的企业大学(见图表1、图表2)。
经过多年的实践,对于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腾讯学院有一些自己的体会。
企业文化要全面渗透
腾讯除了为每位新员工配一位导师,在辅导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新人们了解腾讯文化外,还会安排他们参加一系列丰富完整的新人培训,其中有工作经验的新人会经历一个项目——“腾讯达人”访谈。
新人入职的第一周可自由组合,随机采访公司内的老员工,请他们讲述在腾讯的经历和故事,感受老员工对腾讯文化的切身体会。通过这种感性且近距离的接触,深入理解腾讯文化。最后,新人们要把访谈结果带到“企业文化”的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达人故事。经过几年的积累,将这些案例整理成书——《达人秘笈》。
另外,在后备干部的培养项目中,专门安排了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研讨沙龙等活动,让学员与腾讯的创始人和高管互动,更深入地了解腾讯文化背后的故事,加深对腾讯文化的认知。
核心人才需重点培养
腾讯一直都非常注重从内部盘点和发掘有潜质的员工,并重点培育,特别加强在实际工作中的岗位锻炼,以培养出一支核心人才队伍和优秀的管理人员。
2006年开始推出“潜龙”“飞龙”“育龙”系列,不断培养内部不同层级的储备干部。后续推出“攀登”“飞跃”项目,不断培养专业技术人员中的潜才。通过评测中心、行动学习、面授课程、研讨沙龙、标杆学习、压担子等多种培养形式的混合设计,全面快速地提升核心人才的相关能力。
培训形式应丰富有趣
单一的课堂学习难以在这样一批充满活力的年轻人中产生效果。一方面,除了面授学习、e-learning课程、直播课堂,腾讯还在努力拓展学习渠道,比如正在建设移动学习平台等;另一方面,为了有效提高员工参与的兴趣,设置了多种丰富有趣的人才培养形式。
创意马拉松
腾讯学院会定期在员工内发起创意马拉松,将有想法、有兴趣的员工组成不同的创意战队,每个战队都将经过几十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来实现他们共同的创意,最后,向公司的核心专家团汇报,评选出最优项目。这些项目可能会帮助公司的某些产品找到新的发展方向,这个活动也有效营造了公司的创新氛围。
BarCamp 研讨会
BarCamp研讨会的方式被引入在腾讯学院的各个培养项目中,这是一种由参与者提供议程内容,参与者相互分享经验的工作坊。研讨会的焦点在于如何解决大家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通过彼此的分享、支招,共同解决实际困难。
量身定制领导力项目
2013年,针对公司的技术干部群体,量身定制了一个领导力发展项目,结合“赶集场”的面授研讨,研发出18个管理情景案例,同时通过PC和开发的App(取名“蜘行”,取“知行合一”之意),请大家在线上进行练习和讨论。
实践中,学员们还使用了结对子、学习圈等多种丰富多彩的培养形式,寓教于乐,充分调动互联网从业者的参与热情,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
课程内容注重实用
目前,腾讯学院共有360多门内部开发的面授课程,多数为半天以内,保证在尽量不占用员工太多工作时间的前提下,加速员工成长。在腾讯,人均学时不再作为核心关注的指标,更加关注课程内容和学习效果。通过不断挖掘工作中的典型场景,打造短小精悍的实用课程。比如一门包含三四个管理话题的管理课程,以前要用两三天,现在我们会进行拆分,将不同话题拆分为单独的小课程,半天即可深入探讨一个话题的模式。
课程设置“短、平、快”
腾讯学院对现有的2600多门网络课程秉承着“短、平、快”的思路进行设置,力求做到碎片化网络课程,提升日常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把课程进行碎片化,组编成不同的小话题,每个话题时间在五分钟以内,再加上标题,使学员易于学习。
此外,在线学习的内容,也特别强调时效和实用。2013年,微信广受关注,腾讯学院就和微信的研发团队一起做了一个“短、平、快”的视频短片——透过微信学创新,采访张小龙及其团队,让他们漫谈微信的研发过程和心得,在Q-learning平台上得到了很高的“收视率”。
跨领域开拓视野
员工必须要能够跨领域思考,才可能拥有不断创新的源泉。在人才培养中我们也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些环节。比如,在培训计划中放开界限,允许员工选报非本职业通道课程,为其提供跨领域学习的机会;定期在各地举办“名家之声”讲座,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研究机构负责人、国内外各界名人等业内翘楚走进腾讯,包括互联网行业创业家、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行业学者、著名经济学家以及影视导演、音乐家、文学家、国家运动队教练等,主题涉猎广泛,极大地拓展了广大员工的视野。
另外,在核心人才培养项目中增加跨界学习的安排,带领我们的核心人才走进各类标杆企业深入交流,学习各个行业标杆的优秀做法,激发员工的思维,并学以致用。除了走出去之外,也会邀请从其他行业加盟腾讯的新员工分享他们以前的工作经历和故事。
“走出去” 助力业务发展
为配合公司的开放战略,腾讯学院开始“走出去”,建立了“腾讯大学”品牌,支持对外的学习发展活动。
首先,逐步面向腾讯开放平台上的开发者、电商卖家、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等合作伙伴,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培训。在让合作伙伴快速了解、接入腾讯业务平台的规范和方法的同时,搭建最佳实践的分享平台,更广泛、切实地支持公司的业务发展。
其次,与公司并购、合资的公司分享腾讯的人才培养体系,复制成熟方法,加速合作伙伴的人才培养。
如同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变化一样,腾讯的人才培养体系也需要不断地探索、优化。未来的路还很长,变化随时随地都在发生,我们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