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100-7350
首页 >资讯干货 >行业头条 >国开专家八人谈: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国开专家八人谈: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
发表时间:2015-01-19 来源:WeEdu 12495阅读

自去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的五分钟课程网上线以来,课程数量不断增加,目前已有9000多门微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背后凝聚了国家开放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的心血。通过微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资源中心对微课程有了比较系统与权威的认识和了解。为了更好地推进微课程的建设与应用,资源中心组织了参与微课程制作的专家和教师,与他们共同探讨对微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认识、体会与建议。


微课程是市场需求与教学一线需求的有机组合


单从凯目前大家对微课程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词。我个人坚持从三个方面定义微课程。第一,微课程是有明确教学目标的,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集中说明一个知识点或解决一个问题,学习时间在5-15分钟以内的小课程。第二,微课程有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即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学习评价。第三,微课程形式不限,教学内容短小、紧凑、聚焦,能够以微蕴博,以一持万。


另外,微课程具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可视化,在呈现方式上,以情景化、图形化、图像化的方式为主,形象生动,便于接受与理解;二是泛在性,由于资源本身的小粒度与碎片化,使它具有跨媒体与普适化的特点,方便应用与传播;三是关联性,一个微课程往往是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可以按照需要自由组合到不同的内容体系中,跨学科、易组合。


微课程改变了传统课程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性和松散耦合的特点,方便利用各种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也方便组合进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为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唐文晶:“微课”是职业院校实体教育与在线教育的结合点,是推进混合教学模式的关键支撑点。它可以针对职业教育教学中的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结构点,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形成碎片化的、可反复使用的、可共享、可移植、经过优化与提炼、具备最佳视觉效果的精品教学单元。无论是从事课堂教学的教师,还是喜欢网络学习的在线学习者,都可以借助这一精品教学单元针对知识点、技能点或结构点随时随地实施讲授或学习。


经过精心设计与制作完成的“微课”,其名称的主题性、内容的相对独立性、知识点的完整性、资源的移植共享性等,有效解决了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庞大、好看,却不好检索、共享、移植与使用的瓶颈问题。


郭青春:市场的需求和教学一线的需求非常重要。我从参加的微课会议中了解到,出版社作为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地捕捉到微课资源作为一个新的资源品种的重要性和竞争力,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建设与出版社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微课程;学生人数占我国接受学历教育人数半数以上的高职高专院校,普遍发出了需要高质量文化素质教育资源的呼声,同时提出为满足不同特色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教育部应该组织建设包含丰富多样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资源库的建议。高职高专院校和国家开放大学系统都是培养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院校,但分布在全国的地方基层院校优秀师资相对缺乏,校外可以利用的资源也相对不足。如果能够为这些院校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对提高他们整体的教学质量无疑是有益的。而用微课程作为资源库资源的主体形式,再适合不过了。因为微课程是知识单元,培训单元,实践单元,而不是一门完整的课程。这一特点便于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和教学需要灵活筛选资源,便于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灵活选取备课素材。微课程能够更好地满足众多不同院校和师生多样化选择的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和国开系统的学生基本上都在本地就业,学校的培养目标要适合当地的人才需求或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因此学校之间在人才培养、课程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性,不适合采用传统意义上的统编教材。


微课以其独特之处备受推崇


植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课程,从诞生之日起便以其独特的魅力获得了大众的青睐。


李平:文学微课的理想应该是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教学性,主要体现为既符合教学规律和要求,又有自己独立的设计。文学微课并不是传统文学课的简单拆分,而是为满足碎片化学习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而设计出各具特点的开头和结尾、设问和引导,并体现出与其内容相适应的风格和特点。


科学性,主要体现为教学内容既要符合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规律,又要有所创新,有所启迪。相比而言,文学微课应该比传统文学课更重视个性和创新,更重视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体现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艺术性,则主要体现为既有知识的传授,又能展示文学的美。文学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而雅致的艺术氛围,让学习者能够静下心来,在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启迪思维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因此,每一个文学微课,都必须做得既典雅精美又耐人寻味。


唐应山:微课程具有知识碎片化、视频简洁化 内容图像化的特性。知识碎片化并不是最小的知识点而可能是由二至三个知识点组成;视频简洁化指画面上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环境布置,这点与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课程形成了很大的差异;内容图像化是讲课的内容尽量用形象的、图示的、示范的内容替代。素描微课还应具备视频质量高清化的特点,以便更好地体现其示范效果。


李蓬勃:微课程的优点可以讲出许多条来,我比较看重它的两个特点:


一是它能化整为零。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解成一个个小片断,以点代面,以少胜多。单个微课是一个孤立的知识点,串起来就是系统的知识,完整的课程。从制作者来说,是变批发为零售,从受众方来说则是“零取整存”。


二是它可以自由组合。它打破了固有的专业壁垒,同一个微课可以与不同门类的微课任意组合,成为不同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达到一课多用的效果。例如一个讲魏晋风度的微课程,可以把它组合到文学史中,也可以组合到哲学史、文化史或政治史中。


刘思军:微课程是网络化教学产生以来的新生事物,它的出现体现出远程教育的需求。


首先,五到十五分钟的课程时长,要求这个课程核心的知识点要非常突出,是一个聚焦的要点,所辐射的面积留在课后学生的实践当中。以我所教授的即兴伴奏为例,重属和弦的运用非常普遍,但是通过一个歌曲的实例,从熟悉的旋律入手,就能让学生生动地理解所讲述的知识要点。所谓辐射就是指学生们日后有针对性地发掘这一知识点在其他作品中的运用。


其次,微课程的长度是为了适应快节奏时代的要求,避免长篇大论式的传统授课方式,使得学生的兴趣点得以长期保存,规避以往教育中总是让学生从头学起,但又总是学不下去的尴尬局面。


好的微课离不开严谨、精良的设计和制作


单从凯:微课程的内容设计,可以采用“111模式”,即用1个案例引入教学情景,带出1个原理/概念;通过1个原理/概念分析案例,同时也强化概念/原理的理解;利用1个总结、测试或操作实现知识的迁移。


微课程的开发,有多种技术路线,我们结合自己的开发实践,总结了五种技术手段,包括录屏、实拍视频、二维、三维、html页面。具体开发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开发成本进行选择。不管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微课程的开发都要遵循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流程。我们将其分为五个步骤:用户分析、教学设计、界面设计、技术实现、质量检测。


唐文晶:制作微课程应遵循以下六个步骤:第一,确定教学目标、授课对象和教学内容,即明确要讲授的具体知识点、技能点或结构点;第二,确定教学设计思路,设计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确定在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需要借助哪些图片、表格、文字、音频、视频、动画、仿真等多种媒体资源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创设学习情境。注重教学效果,体现教学重难点,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形成完整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 第三,设计脚本,将授课PPT、授课录像、各类媒体资源、画面、旁白等各元素要求按照教学讲解进程进行合理安排和布局设计;第四,资源制作,制作授课PPT、现场授课录像、支持教学过程的各类媒体素材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第五,资源编辑,将授课内容、旁白、字幕、画面、各类资源与教学PPT进行剪辑,形成可播放的、清楚解读某一知识点、技能点或结构点的完整教学单元;第二、 第六,从教师教学的角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制作完成的“微课”进行反复检验,进一步优化与提炼,形成精品教学资源。


李平:微课程的制作,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其教学性和科学性。但在我看来,要真正实现文学微课的理想,其重点和难点不是教学性和科学性,而是艺术性。因为其教学性和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微课的稿本上,而稿本的撰写一般是由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科研水平的教师担当的,只要他们真正理解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并用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来认真对待,其教学性和科学性是可以保障的。但要真正实现其艺术性,则是任何一位教师都无法独立完成的,必须依靠包括教师在内的课程制作团队的力量。因此不仅要重视团队的选配、组织、协作和努力,而且要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作用。


唐应山:制作微课程首先应确定主题,并根据微课程的特点进行知识点(或者叫视频元)萃取。其次是主讲与制作编导共同进行课程设计。这期间,主讲为主,编导为辅。而在接下来的主讲与制作编导就教学媒体设计进行讨论的环节,则应以编导为主。除此之外,微课程还须经历拍摄样片(包括后期编辑风格)、样片讨论、开拍等步骤才能完成一门微课程的制作。在这几个步骤中,教学媒体设计讨论与样片讨论非常重要。毕竟,教学媒体的设计决定着微课程的风格,而样片讨论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在设计微课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导入,微课程时间很短,需要在开场中立即抓住人的眼球。因此提出吸引人的问题很重要,提问的方式、角度都要精心设计,力图做到一语中的。其次,在讲课中要注意对话性、启发性。在课程结构设置上还是采用三段式较好,即开场的问题导入、中间的问题解决、结尾的总结和启发式思考。


李蓬勃:微课程是产品,由受众来选择、消费,要发挥它的长处,实现它的各种预期效果,必须吸引人,且制作精良。


关于微课程的制作,我有三点体会:一、选题布局要科学,见微知著。微课程是一个个“点”和“块”,不能指望把一个学科或一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做成微课程,必须抓住一个学科或领域的重点,特别是那些难啃的硬骨头,让受众通过少量的知识点掌握课程的关键内容,从而支撑起完整的知识结构。经过科学设计,几分钟的微课可能相当于传统课堂的几节课;二、选题要有启发性。设计选题必须从受众的需要出发,而不能单从讲授者的意愿出发,受众需要什么讲什么,而不是我有什么讲什么。选题的标题也应是导向式或启发式的,避免干巴巴的措辞,尽可能唤起受众了解和探究的兴趣;三、讲授过程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微课程时间短,容不得半点废话,对讲授者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以最少的语言把问题的症结点破,不枝蔓,不拖沓。同时,还要考虑到受众通常在各种间隙时间中学习微课,一次解决一个问题,就必须把深奥的知识讲得透彻、明了,让人一听就懂,真正成为身边的老师。当然,要取得出色的效果,全方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必不可少的。


微课的广泛应用仍需多方探索


单从凯:微课程最常见的应用方式有三种。一是通过手机、Pad等移动终端,应用于人们的移动学习,支持人们个性化学习与自主学习的需求。二是被引入课堂,用作教师课堂讲授的案例、演示、补充,或者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创新与实践。很多研究者认为,以知识点为核心建构的微课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翻转课堂。三是把微课程组合进即时课程、网络课程,作为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加以应用。


未来,可以将微课程纳入正式学习、终身学习体系中。为微课程设立微学分、微认证,实现与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体系的学分兑换与互认;需要开发移动学习平台,依托平台提供教学支持服务。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比如数量、种类、门类足够丰富的微课程资源开发,移动学习平台的开发以及与各教学机构管理平台的对接,各教学机构的政策支持等。


陈颖军:宣传——平台建好后,最关键就是推广,也就是广而告之。现在全国微课形式的平台不少,但少有宣传广告。所以受众有限。不少人有具体需求但不知道渠道和平台。我对此做过调查。现在信息泛滥,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平台没有好的推广策略也收不到大效益。


内容——做好市场调研和选题规划是核心问题。国家开放大学的微课程建设,内容设计是关键。国家开放大学毕竟是教育单位,承担教育职责,授课内容总是要有知识传播的针对性。但太形而上了也不行。微课程有别于传统授课的形式,短、浅、实用,贴近生活、文化和精神需求是其最大特点。要针对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的特色兴趣,也要有文、史、哲、理、经、医的针对,还要有宗教、艺术、美学、政治学、国防军事学等等的针对。


总之选题面要广,每个选题要切分合理,由浅入深,以知识普及和高雅趣味为主要导向来吸引受众。所以先确定口味好吃的“饼”是关键,再掰成适合快餐的“小块”。选择最佳形式和最佳时机上传也很重要。此外,建立选题参谋团队和专家审评制度、开辟大众点评渠道至关重要。将三者有机融合,形成战略性和技术性的微课产业链条并运转起来,以谋求效益最大化。


形式——可根据选题和针对人群特点选择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既可室内也可室外,既可主讲者单独讲述,也可以双人对话式进行,甚至可以多人在特定情景中散谈式进行。总之形式要生动活泼才好吸引观众。


渠道——除了因特网渠道,手机渠道的开发尤为重要,抓住这块新兴市场是抢占先机形成影响的关键。


问鼎云学习,大企业信赖的人才培养与发展专业平台
友情链接:
400-100-7350
wdxuexi@wunding.com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园紫光信息港C座8楼

问鼎云学习
移动客户端扫码下载

关注微信公众号
获取更多培训干货

粤ICP备07037912号 Copyright © 2012~2021 问鼎资讯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
获取课程清单
确认申请
获取培训方案
确认申请
免费体验在线学习平台
确认申请
预约在线学习平台演示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