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马昱春教授:MOOC让数学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发表时间:2015-08-10
来源:《在线学习》杂志
10008阅读
做MOOC只为分享教学理念
初次见马昱春教授,还是在《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主办的“2014中国国际远程教育大会”MOOC名师论坛上,她刚做完报告,听众中就不时传来“我当年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数学老师呢”、“原来数学MOOC竟然可以这么有意思”的赞叹和感慨。马教授做MOOC的初衷不是为了出名,她的想法很简单,把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分享出来。自从开始制作《组合数学》后,她总觉得时间不够用,经常是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时间一长,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忍不住抗议了,每天天一黑,就缠着她说:“妈妈你陪我睡觉吧。” 但是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宝贝,不行啊,我还要加班。”作为高校的女老师,往往会有很多放不下的东西,最后只能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她坦言,累归累,但是很有收获,甚至对女儿的教育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让她懂得如何投入进去做一件事。
您的《组合数学》的宣传片做得很温馨,完全没有数学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我们发现清华大学其他老师的课程预告视频也非常有意思,做好MOOC课程的预告视频是不是在清华形成了一种风气?
其实清华有不少老师的预告视频都做得很有特色,预告片只是课程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一开始做MOOC主要还是关注课程的主体,当主体成型了,预告片的风格也就随之确立了。一提起“数学”两个字,多数人往往会觉得数学课离自己的生活特别远,从小到大一直被数学虐,但我们的课程是调动思维,让学生感受一门不一样的数学课,整个课程都是围绕这样的风格来设计完成的,因此预告视频就是课程的一个缩影。好多学生上完我的课以后,就在网上评论说:“原来数学也可以这么有意思!”
相信您在实体课堂上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但是通过视频教学,您和学生不能真正地面对面,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实MOOC的一大优势就是真正实现了多媒体,和MOOC相比,原来我们用的PPT真算不上是多媒体教学。人们为什么更喜欢看电影,是觉得电影来的炫,看着热情澎湃。这和MOOC是一个道理,在MOOC中你可以利用很多资源,实现PPT做不到的教学环节。举个例子,课程中我曾引用过《来自星星的你》的一个桥段:都敏俊把时间定住,想去划开千颂伊的手机,滑了几下后发现不行。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是在MOOC中我们借助影视桥段提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出开机密码的N种组合,学生们对此肯定感兴趣。我还在MOOC中引入了世界杯、大禹治水、韩信点兵,甚至是《那些年》主题曲MV背景中黑板上的一道作业题。在MOOC中,这些元素的呈现自然、亲切,对学习者很有调动性。教学中桥段的设计在MOOC中特别容易实现,没有MOOC之前,以教师一己之力是万万做不到这点的,而这些设计变换形式后,有很多又被充实到实体课堂,可以说MOOC把原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成了有吸引力的任务。
那您是想让这些桥段充当“药引子”的作用,以达到吸引学生,让课程更有效的效果吗?
对。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思维,这和实体课堂是类似的,课堂上我们也说要提高抬头率和点头率,我的体会是实体课堂中的互动也许并不完全是语言上的,更多的是教师能感受到的对思维的跟随和认可,一系列符合学习规律的教学设计,也就是你说的“药引子”,让学生产生思维的瓶颈、好奇感,他肯定会“抬头”,你给他一个“情理之中却意料之外”的解答,他自然会发出“哦,原来如此 ”的感慨。MOOC课程很大的好处在于打破了教学讲台的局限性,有更多的形式和方法来开发课程。所以我觉得MOOC实际上对于那些有教学理想、有创造力的老师特别适合,因为它能够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呈现出来。
在制作《组合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做MOOC最大的困难是时间。怎么说呢?时间是指两方面,一个是制作的时间,也就是老师的时间,另一个是学习者的时间。所以对教师来说,需要兴趣和责任来驱动,学习者也需要有兴趣、保持自主学习的状态。